印藝文創 | 紙如初見︰專訪摺紙藝術家陳柏熹(Kade Chan)

Posted by gaa_admin 文字: 卓詠欣 圖片: 匿名 26/11/2021 0 Comment(s) 新聞動態,

你有沒有想過一張紙就能夠蛻變成腦海裡的奇思異想?香港摺紙協會創會主席、摺紙藝術家陳柏熹(Kade Chan)透過一張紙的摺疊起合,將夢想自由馳騁於摺紙世界裡。「我整個人生就是摺紙。」他心無旁騖手持白紙說道。人生最幸運之事莫過於有興趣所愛,並化為事業,樂在其中。

文.卓詠欣 / 圖.受訪者提供

「摺紙就是等於我」
正所謂:水滴石穿,非一日之功。當所有事經過長期的積累和打磨,才會為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,厚積而薄發。陳柏熹在2005年12歲那一年,在網上偶然碰到日本摺紙藝術家神谷哲史設計的飛龍,便逐試後,從此人生糅合著摺紙。「小時候,剛接觸的摺紙必然是飛機、船、青蛙等等,後來在網上發現能夠以一張紙沒有剪、沒有黏膠黏貼的情況下,摺成一條龍。於是,我花上兩至三星期,利用逾千個步驟成功摺飛龍成功。後來,不停地嘗試,摺紙更顛覆我的認知。」談及摺紙,他面帶微笑、雙眼閃閃發光,隨後娓娓道來摺紙涉獵的範疇於太陽能板、太空、通波仔手術,「很多人會認為摺紙是小朋友的玩意,但其實它的原理遊走於平面和立體之間。如果能夠應用到的話,對人類帶來很大的方便。」摺紙是一門古老的藝術,起源於中國,其歷史可追溯到公元583年,後才傳揚至日本、阿拉伯、歐洲等世界各地。

 

在2008年,陳柏熹創作了首個摺紙作品——噴火飛龍,嶄露頭角,受到美國摺紙藝術家 John Montroll 及 Brian K Webb 的垂青,出版於Origami Worldwide。後來,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產品設計(榮譽)文學士後,依舊醉心於摺紙創作,將興趣和事業結合,成為香港專業摺紙藝術家及產品/平面設計師。「在香港提及摺紙,第一時間便會想起我,摺紙就是等於我。」陳柏熹莞爾說道。他在國際摺紙比賽上獲獎無數,在2012年,他獲得由加拿大摺紙學會頒發的 Éric Joisel Award;2013年,他成為首位中國人獲得由日本摺紙學會頒發的吉野一生基金,此為摺紙藝術界上最享負盛名的獎項。在2020年,更榮獲香港十大傑出青年,以表揚摺紙藝術的貢獻。

紙藝:獨樂樂不如眾樂樂
「於12歲開始,摺紙為我帶來很多收入。摺紙的技巧易學難精,創作前和創作後也是一張完整無缺的紙張。其後,與不少公司合作、出刊書籍、生產產品,以維持收入。」他連忙翻開社交平台,如數家珍地向我們展現過往曾合作和舉辦過的活動,例如:SAUVEREIGN Origami Orchid Workshop、摺紙造型飛行陀飛輪腕錶、Tod’s Origami Omamori Workshop等等,多年來不懈努力將摺紙融入生活日常。正所謂:摺紙已不是獨樂樂的玩意,而是眾樂樂的工藝,他在2018年兀自成立香港摺紙協會,結識不少志趣相投的摺紙愛好者,積極推廣摺紙在香港的發展,以及與世界各地不同摺紙機構、組織及摺紙愛好者聯繫合作。問到哪一個活動印象最深刻?他眉飛色舞地分享著2019年聯同香港賽馬會舉辦的「同心,同步,同樂日」,帶領超過1,000名本港中小學生成功打破健力士世界紀錄「最大規模摺紙課」:「他們需要45分鐘下摺出由花,花莖及花盤組成的盤栽摺紙,最後成功者為1,073名,遠超舊紀錄573名。」

乍看他的作品,步驟層出不窮,奇珍異獸栩栩如生。紙張可以千變萬化,如何才是一個好的摺紙?一紙不切(One Piece Uncut)卻是陳柏熹一直秉承的摺紙原則,「縱然是海膽佈滿刺,也需要一紙不切地摺出來。還記得,最久摺紙是用上兩個月時間,需要很大的耐性。」當我們認真的鑽研自己興趣時,感覺的不是煎熬和枯燥,而是曼妙和興味,誠如匈牙利的心理學者米哈里教授提及的「心流」(Flow)。他笑言,現在卸下全職工作,時間安排靈活,既可以沉醉於紙藝,又能慢下來用心感受著生活,畢竟日常生活就是靈感的小火花。

摺紙融入日常生活
人生只有不斷自我挑戰才能遇見最好的自己。後來,陳柏熹成立個人品牌「ORIME」,推出以摺紙原理設計、按用家需要折疊成不同形態的皮手袋。「現在學習的對象大部分為小朋友,明瞭到難於打破既有固定的印象,我希望將摺紙成『商業』,如果純摺紙就感覺自己的玩意,如果成為商業、醫療、包裝等,可以有助到人類的生活、社會更環保。」他一心一意循著自己興趣,不停地衝破藩籬,在尋常生活糅合摺紙,「由於災區往往難以運送設備到災區,於是正研究摺出在災區也可用的支架,幫助災害中受傷的人士暫時固定的四肢,避免二次傷害。」

我們佇立在數碼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下,摺紙同樣能夠與科學與科技接軌,促使人類的生活更方便。摺紙應用更為自由繁茂,正如他所摺出的洋紫荊。